第 399 章 雙目不明
趙惇又問,“使團要你帶他們去下瓦,你也沒有任何起疑,還放任他們,自行離開?”
趙抦再次答道,“臣愚鈍,心中只念盡好待客本分,未曾多想。”
韓致遠向前一步,“聖上,安南使團做的事怕是前無古人,着實令人大開眼界頗為驚訝,若非有艮山案發生也追查不到他們身上,不能怪嘉國公愚鈍,只能說安南人太有心計。只不過這樣的心計放在草民眼前便成了玩笑,草民查事就怕無案發生,只要牽扯進某個案情便能夠拔出蘿蔔帶出泥。”
留正也順着韓致遠的話說道,“這倒是,安南使團這回可是讓我等大開眼界。真是沒有想到,安南國王能夠隐于随從當中,真是令人詫異。嘉國公并非愚鈍,只是輸在沒有防備,臣曾出入都亭驿探望蘇大人,安南國王就在蘇大人身邊,臣也沒有覺出有何異常,身為宰相,雙目不明,也該向聖上請罪!”
衆臣聽着這二人一搭一和,豈能不明白?
韓致遠是在自誇,其實是在為嘉國公趙抦解圍。擡高識破安南使團的難度,又用“玩笑”二字吹捧他自己的能耐,也就讓趙抦沒有發覺到安南人的異況顯得理所當然。
再加上右相留正的話把所有蒙在鼓裏的朝臣都拖下水,落了個“雙目不明”的自責,躺箭一片,倒讓人不好再以五十步笑百步去議論趙抦的不是。
再見趙抦一副自認倒黴憨厚充楞的模樣,并無什麽實證的皇帝也不好就此多說,朝趙抦敲打了一錘後又轉向李龍翰,“安南國王,對今日的事你還有什麽要說?”
“聖上,臣一直在想韓致遠之前說過的話。”李龍翰道,“微服混于使團之中原本并非臣的心意,是臣聽信讒言認為如此可一舉兩得,以卧病休養之名在安南國對外隐瞞出使大宋的行蹤,又可親眼一堵大宋沿途風華,臨安聖容,加以學習。結果,現安南國在臣離開之後便發生叛亂,臨安也曾有賊人等着要臣的性命,臣确實是落入賊人圈套。”
衆臣看着坐在皇帝側下手位置的安南國王李龍翰,十七八歲的年紀,在他們眼中就是個稚嫩的後輩,而此時李龍翰神色頹然,失了屬于身為國王的底氣,還透出幾分孱弱無助。
安南國陷于反賊之手,也就是說他這個安南國王怕已名存實亡,或者用不了多久,就會被冠以先王之名。
“陛下,是臣保護不周,沒有安排周祥。”蘇銳跪倒在李龍翰面前,“臣身為宰相,卻将陛下送往絕境,罪該萬死!”
“臣失職。沒有替陛下頂住!”那位陳将軍随後跪倒。
“臣保護不周,罪該萬死!”其餘衆使臣齊齊向李龍翰下跪。
本是大宋的朝堂,卻上演着一出屬于安南國人的悲壯。
原本還覺得這些安南人別有心機,在臨安為非作歹,此時卻又讓人覺得可憐至極。
他們在極力遮掩的不只是李龍翰的身份,還有關于他們的醜聞,而此時,卻不得不将他們真實的處境展露在宋人面前。
“那個花言巧語進讒言,将安南國王騙到臨安的人……”韓致遠繞到使團身後,俯身壓住一名腰彎曲的并沒有其他人深的使臣的脊背,“就是你!”
衆使臣猛然回頭。
李龍翰站起身,盯着那個被韓致遠用力壓住的人,“韓公子慧眼,就是他。”
“陛下!臣并未欺騙陛下,臣是一片忠心并無他意,是陛下錯會了意,是他們利用了臣的一片心意。”那人急的喊出一串安南語。
不過在朝的大臣中有人懂得安南語,給出了翻譯。
“不是你?在之前聽到我說有人慫恿安南國王的時候,你慌什麽?你說你對安南國王一片忠心,為何下跪的姿勢沒那麽虔誠,腰還挺得這麽直,不覺得在一堆人中太過顯眼?”韓致遠胳膊肘抵在那人腰背上,“不是你,你抖什麽?虛汗冒的都能把你淹死!”
“臣……臣……”
“李慶是李龍昶之子,你是李龍昶舊部之人,負責将安南國王交到李慶手中!”韓致遠捏住那人的下巴,将嘴扳開,“蘇大人,瞧瞧看此人有沒有藏着毒牙?”
蘇銳起身過來,将此人的牙一一檢查,“有一顆。”
一名殿前侍衛上前,拔劍指向,“哪一顆?”
“左下門牙旁第三顆。”
“啊!”
随之一聲慘叫,那名使臣的假牙被侍衛持劍挖掉,鋒利的劍刃順便在他的嘴上劃開一條血口子。
“你還不說實話,孤便請大宋皇帝将你丢入油鍋!”李龍翰走向那名使臣。
這個使臣曾是他信賴的人,現在被韓致遠揭破面目,信賴與憎恨便在一念之間閃轉。
無法自盡,面臨着便是極盡殘酷的死亡。
那名使臣怕了,“臣說,臣說,臣被廢太子李龍昶餘黨收買,就做了這一件事,設法請陛下秘密到達臨安。這樣一來,鮮少有人知道陛下不在安南,便可打着陛下名義行事,待李慶捕獲陛下,再送回安南,便可名正言順接受陛下禪讓,易得臣民信服。可是使團抵達臨安之後出了狀況,使團改道,又無法送出消息,最後安然無事進入臨安城,聽聞李慶等人伏誅,臣,臣便不敢妄動。”
“那李慶逆賊胃口真大,還想把我大宋與安南國一起吞掉!”
聽完翻譯,有宋臣哼斥一聲。
“不,李慶身為廢太子後人,只取安南國,他只是要得到宋人的幫助。”那名使臣用生硬的漢話回道。
“哪個宋人的幫助?”另一位宋臣問道。
“據說是聖上的皇長兄莊文太子。”
“胡說八道!”
那使臣的話音剛落,便有宋臣厲聲呵斥,“莊文太子薨逝二十多年,他怎麽幫李慶?難道從攢宮裏出來麽?簡直荒謬!”
“我……我只是說自己聽聞的消息,陛下,臣所言句句屬實,只求好死。”
“李慶一黨已被鏟除,我大宋也正在整頓清查,不論是何人暗中謀逆,均無從遁逃,此案之後再議。”趙惇将關于莊文太子的話題刻意壓下,“你們剛說現在安南國正發生叛亂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