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6 章 緊挨的考房

拔掉竹筒的塞子,取出考題展開一看,是一個“農”字。

從院試開始,才會考多項科目。縣試唯才是舉,只給出一個題目,随便考生自選題材,考試時間半日。

丹青生眉頭挑了挑,閉目思索。

按照慣例,凡涉及“農”“商”“水”等等諸類題目,都必會和百姓民生有關。結合當地情況寫時務策,是最中規中矩也是最穩妥的答題方式。

可是丹青生一個飲酒作畫的文藝青年,又怎會懂得這些東西。想來想去,丹青生還是決定用另外一種方式答題。

詩。

這類看似簡單,不用像建言獻策那般洋洋灑灑寫一大堆。但這種方式,卻是難度最大。尤其是今天這個題目,農。

吹捧朝廷功績,顯得浮誇。寫農民勞作,顯得空洞。這個字本身又帶着樸實的意味,辭藻太過華麗也不行……

在丹青生正斟酌詞句的時候,突然發現隔壁的“一二二”號房有些動靜。順着隔斷的縫隙,陣陣光輝透射而出。

落筆成輝,一品文運。

丹青生有些驚訝。

考試才剛剛開始,竟然就有考生開始答題。而且,竟然還呈現文運異象。

科舉,果然是藏龍卧虎。

……

這落筆成輝的一品文運,也被三位在院落中徘徊的主考注意到了。

王督學大笑:“考試才剛剛開始,就有人落筆成輝,劉大人,就這你還說平原縣民智不開?”

劉豐面有得色,但還是謙虛道:“王大人又笑話劉某了,區區一品文運,不值得大驚小怪。”

李督學望了一眼産生異象的號房,對一名差役問道:“那是幾號房?考生是誰?”

那差役翻了下冊子,回報道:“回大人,是一二二號房,考生丹青生!”

“丹青生?”李督學琢磨了下:“我似乎在哪聽過這個名字。”

“在平原縣這種地方,落筆成輝的士子,總歸會有些傳聞吧。”王督學不以為意,突然一拍巴掌:“對了,記得劉大人的公子,有平原縣第一才子的美譽,據說也是一品文運加身。他在哪個號房?”

“什麽第一才子,年輕人張狂。”劉豐呵呵笑道:“剛才我問過,他就在一二一號房,和那丹青生挨着。身邊的人有這等才氣,他現在也應該有所警醒吧……”

劉豐嘴上一如既往的謙虛,可心裏卻已經樂開了花。

一二二號房的人哪裏是丹青生,分明是他的兒子劉智傑。

………

之所以丹青生領取文票的時候被耽擱,就是劉豐提前利用文票拟定好了考房,暗中和劉智傑對調。進考場時的抽號,只是做做樣子而已。

劉智傑奪取案首的所忌憚者,唯丹青生一人。考試的時候,劉智傑和丹青生相當于調換身份。如果最後丹青生真的強過劉智傑,那麽就将錯就錯,讓丹青生的試卷徹底變成劉智傑的。然後對丹青生威逼利誘,使其就範。

這麽做的風險性肯定是高,一旦被發現,後果不堪設想。不過這個方案,也只是以防萬一。在劉豐看來,平原縣不可能有士子的才學蓋過自己的兒子。

如果劉智傑的試卷評分順利蓋過丹青生,那劉豐就會“偶然”的發現號弄錯了。

考房只是考試場所,只要試卷上的人名沒問題,這種小錯也不會引起什麽警覺。最多說是分配的時候馬虎,弄錯了,負責抽號的差役挨上二十板子,這事也就過去了。

第二種結果是最好的,完全不用擔任何風險。劉智傑現在作出一品文運的文章,更是讓劉豐覺得大局已定。

………

身處“一二一”號房的丹青生,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劉豐算計,還在提着筆,細細思索題目。

突然,從筆尖上掉下一滴墨汁,在白紙上留下一粒小點。

丹青生若有所悟,擡頭看向天空的太陽,突然想到自己前世時知曉的一首詩。那首詩流傳度很廣,恰好與今科縣試題目相符。

此類題目非我所長,這世界又無此詩,便借一下前人的智慧吧。

丹青生在心中道了一聲告罪,終于提筆落字。

“憫農”

兩個字剛剛落在紙上,便光華閃動。

落筆成輝,一品文運!

……

看到那亮光,三名考官同時輕咦。确認是哪個號房後,李王兩位督學同時向劉豐拱手恭賀。

“劉大人的公子果然才學不俗,也是落筆成輝了。”

“恭喜劉大人,今年的平原縣能人輩出,上峰必有嘉獎。”

“哪裏,哪裏,兩位大人客氣了……”劉豐一邊拱手回禮,一邊在心中膩歪。

到底是能作出絕對的人,果然有些才學。那樣的題目,竟然也“落筆成輝”。

不過就算作出一品文運的文章,和兒子平分秋色又能如何。看在我的面子上,李王兩位督學,肯定會點劉智傑為頭名。只是一個小考,這點偏向性無傷大雅。

……

在劉豐忿忿不平的時候,丹青生筆走龍蛇,又寫下了兩句詩句。

“鋤禾日當午。”

“汗滴禾下土。”

兩句詩詞一出,光華更甚。隐隐約約,有一股花香蕩漾開來。

……

“這……”

李王兩位督學一下就愣了,劉豐更是目瞪口呆。

這異象,已經超過了一品文運的境界。難道會是二品文運,妙筆生花?!!

不約而同,三人同時向“一二一”號房走了幾步。

……

“誰知盤中餐。”

“粒粒皆辛苦。”

詩成,筆落。

嗡的一聲,一股淡淡的光暈蕩漾開來。以“一二一”號考房為中心,朵朵五彩缤紛的小花徐徐綻放。剎那間,考場所有的人,都有一陣置身于田間野地的錯覺。

妙筆生花,二品文運!!

……

考生們因為一心做題,之前的異象并沒有多少人注意到,哪怕是就在丹青生隔壁的劉智傑。

劉智傑能作出一品文運的文章,也有劉豐謀劃的因素。劉豐早日便通過多方途徑,拿到了幾道考題。雖然不能最終确定,但可以肯定小考題目必然出自其中。

所以在小考之前,劉智傑已經打了多個腹稿。以“農”為題目的文章,更是成竹在胸。如果這樣還不能呈現一品文運,那劉智傑也就不用再惦記一個月後的院試了。

一篇《興農六策》,字字生輝,劉智傑是喜不自勝。

丹青生的詩詞剛剛生輝之時,劉智傑還以為是自己文章的餘晖。可當發現桌子上開了花,劉智傑才察覺不對。

妙筆生花,是誰?!!

很快,從花朵綻開的方向,以及密度上,劉智傑發現了來源。

在隔壁,是丹青生!!!

嘎巴一聲,劉智傑手中那價值不菲的毛筆被他生生攥斷。

自己的擔憂果然不是杞人憂天,這丹青生,竟然有這樣的本事!!

妙筆生花,二品文運……

可惡啊!!!

…………

此時劉豐的臉色也好不到哪去,可是他還不得不陪着笑。

因為李王二人,均以為這詩詞是他兒子劉智傑做出來的,一個勁的在那恭喜。

李督學看了一眼號房,開口道:“看來我們的劉大才子已經做完,将其考卷收上來如何?我已經迫不及待,想看一看這‘妙筆生花’的文章了。”

王督學更是哈哈大笑:“不錯不錯,我這便取來。”

劉豐聞言大急,連忙阻止道:“兩位大人且慢。”

“劉大人何事?”王督學不解。

劉豐強笑道:“考試還未結束,現在就将小兒的試卷拿來,于理不合啊。我又是主考,若是被人說了閑話……”

王督學大大咧咧的一揮手:“劉大人多慮了。這二品文運的異象衆人皆見,就算點了劉智傑為頭名也是理所當然,其他人又能說什麽閑話。”

李督學沉吟片刻,道:“也罷,人言可畏,劉大人所慮也不無道理。”

劉豐這才稍微松了口氣,忙道:“咱們還是先去喝杯茶水,等考試結束吧。”

“你們倆,真是……”王督學似有遺憾,但還是轉身回了主考的廳房。

劉豐回頭望了一眼“一二一”號考房,眼中閃過一抹厲色。

事到如今,只能李代桃僵了。

…………

PS: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……中唐詩人李紳年輕時所作的五言古詩。《憫農》一共三首,鋤禾只是《憫農一》。這詩只要認字,差不多都會背。本想也挂到丹青生名下,可這詩實在太過經典,縱使作者君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。

說個相關的故事,因為這詩詞,當時李紳被同榜進士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參了一本,說是反詩,對朝廷不滿。幸好當時武宗皇帝聖明,不但沒罰,還感謝他作詩警示民情。最後李紳升官做了尚書右仆射,李逢吉則被降官貶到了雲南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