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26 章 疏忽把柄
“不行啊,離破案還差的很遠。只不過是整理了一下遇害經過,兇手是誰,該怎麽查,還是毫無頭緒。”
其實,這對于韓致遠來說是個很簡單便能料到的初步結論,他詳細地詢問衙差,是想盡可能的了解這樁案情的細節。
衙差道:“那是因為公子不在現場,我們也都是道聽途說,影響了判斷。”
“好了好了,我們趕緊向朱大人複命去,你也不要耽誤公子做事了!”另一個衙差拽住這個正跟你韓致遠說在興頭上的衙差朝衙門走。
“多謝公子!”那衙差還不忘向韓致遠道謝。
五刀案,又不同于五刀案,因為這兩個死者并非受刀致死,而且刀身也并未穿透死者的身體,只能說這是一樁類似的兇案。
韓致遠想,這個時候在上杭縣發生類似五刀案,是巧合,還是因為……慕清顏?
死的是個牙子?這個牙子有什麽特殊?
韓致遠改變主意,折身快步返回府衙,找負責兵房的書吏要了一份完整的福建路地圖。
沒有戰事的時候,這種大面積的地圖一般在州府不會用到,被壓在卷宗最底下,書吏翻找了好半天才翻找出來。
不等書吏撣掉上面的土,韓致遠便奪過去展開,平鋪在文案房靠門口的空地上。
福建路境內一分為八:建寧府、福州、泉州、漳州、汀州、南劍州、興化軍和邵武軍。其中建寧府最大,經略司、轉運使、常平公事以及提刑司都設在建寧府治,福建路地方軍左翼軍駐泉州。
福州、泉州、漳州在一條沿海線上,隔海對着流求,以泉州居中。汀州則在漳州西北上方,以龍岩縣為界,臨上杭永定二縣。
慕清顏與周虎去的是上杭,而語口渡則在上杭縣北的舊縣鄉,舊縣鄉原名就叫語口市,張劉氏說張路去拜訪的那位老夫子便是舊縣人,原來就在此處!
韓致遠的手指落在舊縣鄉與才溪鄉交界的位置,不想舊縣鄉與才溪鄉一樣,也貼着紫金山這座上杭縣的屏障,而才溪鄉他早有聽聞,因為曾被郭福安在鐘寮場設立官礦采金,朝廷的貢金與各處的用銅大多出于此。
紫金山……才溪鄉……舊縣……語口渡……韓致遠腦中轉了一圈兒。
臨安案中曾用過大量膽礬,膽礬産自銅礦之中,還有其他的花銷都少不了大量錢財,而追蹤林家的生意往來又并沒有查到不法買賣,只不過是個運送貨物的掩護,那麽他們必然有其他的賺錢手段……他只想到與漳州緊鄰的上杭縣是他們局外的利用之地,故意借用張劉氏若引若避的防備着,只顧琢磨上杭與漳州之間的聯系,卻忽略了上杭以北與長汀之間的這座紫金山!
如果他們用的膽礬并非采購,他們的花銷也并非是靠做生意所賺,不論黑道還是白道走明路還是走私運,又怎能留下往來痕跡?
汀州上杭,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財力,是他們圖謀起事的根基,漳州只是他們憑各種布下的棋局!
但如果是這樣,他們即使借用張劉氏放迷霧做掩護,也絕對不會絲毫放松警惕,更不會輕信騙的了他。慕清顏與周虎去那裏,必然險之又險!
韓致遠攥起掌心,停頓片刻緩緩舒展開,将地圖卷起交還給書吏。
州府兵房的這名書吏比龍溪縣戶房的那個盡職責,一直候在韓致遠身邊,收起地圖,不忘問道:“公子,可還有什麽需要做的?”
“你在這裏做了多久書吏?”韓致遠問。
“有十年了。”
這位書吏看起來有四十來歲,瘦瘦弱弱的身架,像是随時能被風吹倒一般。
“這麽久?”
“功名考不上去,能守着書吏這口飯碗就不錯了。現在,我都這麽大歲數,也沒什麽念頭,只希望平平安安的就好,就好啊!”
“那你比廉輝在府衙的時間還長。”
“論時年來說,我這個書吏是漳州府的老人,可是論資歷……”書吏搖搖頭。
“能夠安于現狀,未必不是好事。你對汀州那邊的情況了解多少?”
“汀州?我知道那裏的人抱着一座大金山,随便一個人上那金山一挖,說不準就挖着金子!不過這些年官府查的緊,不許民間私采金銀,就算他們抱着金山,也沒幾個靠金山發財的。呵呵,這發不發財,哪能由着人想怎樣就怎樣?再說,發了財就能說這個人的日子過得舒坦?”
“是,窮人有窮人的樂子,富人有富人的煩憂。金山是大宋的財富,确實不可私人開采,官府的做法倒也沒什麽錯。”
“民間百姓是不準私采,可官府的事就難說了……”
“這話……什麽意思?”
書吏微頓,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閃了舌頭,趕忙搖頭,“當我胡說,當我胡說。”
韓致遠見狀,沒有再問。經過二堂,從一名衙差口中得知朱熹看望過孫夫子之後已經出門去了。
據說孫夫子高燒很厲害,已經把吳誠儒請回府診看,暫時被安置在府後東偏院,其餘夫子們則都在東廳等候消息。
韓致遠來到府衙的東偏院,這是一處修建在府衙東後側的一處小宅院,挨着知州家眷所住的內廳,只不過朱熹來漳州上任并沒有帶妻兒,內廳很是安靜。
“誠儒,有沒有問過孫夫子?”韓致遠在院內等吳誠儒從屋中出來之後問。
“孫夫子在來府衙之前便有些頭熱,只是誤當做趕路走得急所致,沒有當回事留意。按照此時明顯發病的時間往前推算,應該是在到達府衙之前半個時辰左右,身體開始出現異狀。我詢問過孫夫子,在那個時間之前,他曾随家人去天慶觀捐資。”
“捐什麽資?”
“就是之前說要捐資給開元寺上供的那回事兒。”
“那件事不是已經擱置?”
“給開元寺捐供品的事是擱置,可不等于捐資的事停止。只不過從佛門轉到道觀。”
“道觀這是也橫插了一手?”
“哪兒是人家道觀橫插,是一開始漳州的這些人就選了天慶觀做捐資的地兒,在道觀裏給佛門設募捐箱,老夫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,頭一回聽說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