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50 章 冒名頂替

“婆婆,你兒子叫張路!?”

一直在旁邊靜靜站着的慕清顏聽到這個名字,嗖地跨步上前,大聲問道。

婦人被出其不意跑到跟前的慕清顏吓了一跳,沒有顧上聽清她說什麽,“啊?”

慕清顏對着婦人的耳朵又大聲問了一聲,“你兒子名叫張路?”

“是啊是啊?你認識?你知道他在哪兒?”婦人兩手把慕清顏緊緊拽住。

“不認識,就是再确定一遍,好幫着找。”慕清顏道。

婦人念叨起來,“哎哎,他叫張路,在我們鐵石鄉也是小有名氣的,縣學的夫子說考上太學沒問題,可是臨考前,去了趟汀州就再沒回來,再沒回來……”

“朱大人,這件案子交給我吧?”慕清顏回頭問朱熹。

見她對“張路”這個名字的反應,朱熹也知道其中定有端倪,便點頭指了指,“好,大嫂,找你兒子的事就交給他。”

“啊?交給這孩子?他這麽小,能行嗎?”婦人懷疑。

慕清顏安撫婦人,“婆婆,放心吧,交給我。我後面有朱大人管着,有州府衙門這麽多人幫忙,我就是個在前面打問的,不是只靠我一個人。”

“還不謝謝朱大人接下了你的案子?”主簿提醒。

“謝謝!謝謝青天大老爺!”婦人趕忙朝朱熹叩頭。

“先不要謝,找到人再說。”朱熹将婦人扶起,又指指慕清顏,“你現在就随他去,他問什麽你答什麽。”

“哎哎,老婆子懂。”婦人接連點頭。

“将上回她來報案錄下的文書一并拿給井彥。”朱熹又安排主簿。

“是,大人。”主簿馬上去辦。

“井彥,你們就在府衙西廳住下,有需要跟廉輝直接溝通調用。”朱熹對慕清顏道。

“謝大人。”

慕清顏知道自己能留在州府衙門,是托了刑部偏堂的身份,而她從現在開始所做的也代表了刑部偏堂,關乎到韓致遠掌管下刑部偏堂累積多年的聲譽與責任。

讓人先把那位耳力不太好的婦人送到西廳休息,慕清顏留下等主簿取來文書。

吳誠儒也已查驗完畢,“這次的毒不是産于西南地,而是北方,确切的說出自長白山上生長的一種名叫‘黑生’的罕見灌木,由黑水靺鞨人最先用其汁液調配而成,黑粉狀,但溶于水後無色,味漸漸泛酸,誤食後可令人中毒而亡,體內充腐氣潰爛。其酸味可致人頭暈乏力,影響正常呼吸,在胸中形成氣團,與你之前的狀況一致,不需解毒,只要将氣團排出即可救治。待毒粉完全在水中融透,毒性留,然氣味消,只是聞的話,也不會再有事。現在再去那個亭臺只要不吃那些水,人就安然無事。小顏哪,你跟致遠是去的有些早了,等到天亮再去,就不會發生意外。”

“看來,他們也知道我們等不及。”慕清顏無奈的笑笑,“出自黑水靺鞨,難道跟金人有關?”

朱熹也是神色嚴肅,“莫非漳州城中混入金人作祟?”

靺鞨人生在黑水一帶,其首領曾被唐皇封為渤海郡王,後這一族漸漸變為女真族,後歸遼,其部落首領阿骨打反遼,建國“金”,從此便與大宋對峙,逼迫宋軍南下,至今也有六十多年。

“我只管查驗,到底是誰那就不是我的事喽!”吳誠儒将木箱收好,“朱大人,聽說我們安排在西廳?那我就先過去了,你們商議。對了,致遠回來跟我說一聲,他還欠着我的酒呢!”

“季父!”

吳誠儒剛要走,一個二十七八歲的男人跑進府衙,上前不由分說地就把他給抱住。

聽到這聲“季父”,慕清顏便知這就是朱熹與韓致遠提到過的吳稚,被朱熹從建陽叫來,正在醫館救治傷者。

“什麽季父!叫叔父,整的沒人知道我是你爹最小的弟弟似得!”吳誠儒板起臉。

“知道了,小叔父!”吳稚改口。

“小什麽小!小什麽小!”吳誠儒挎着木箱朝西廳走。

“聽說叔父來了,侄兒就親自跑回來迎接。叔父,快跟我走!”吳稚可不理會吳誠儒的腳步,盡管拽住就往府衙大門外拖。

“幹什麽!幹什麽!一見面就不能消停?”吳誠儒掙紮。

“确實不能消停,叔父就是及時雨!現在有那麽多傷者等着救治,正是需要我們吳家醫術的時候,快走!”吳稚說着,朝旁邊的一個衙差使眼色。

那名衙差上前,幫着吳稚一起扶住吳誠儒,向府衙外請人。

“慢點慢點,我都一把老骨頭,哪裏經得起你們這麽大的勁兒折騰!”

“小叔父,你才比侄兒大幾歲?再說,你那麽懂得養生之道,還能虧待了自己?瞧着骨頭架,比侄兒還結實!”

……

“早就聽吳稚說,他的這位季父長着一張懶散的嘴。”取回文書的主簿笑道。

“吳叔叔也就是嘴上說說,做起事來很認真的。”慕清顏想到,為了處理從月老祠後山的事,也是好久不眠不休,幹活沒有一點兒拖沓。

當然,必然是人的品性并不差,叔父才會與其結交。

慕清顏接過主簿手中的文書,只有錄了兩頁紙,上面記有張路的确切出身:漳州治下龍岩縣鐵石鄉興善裏,乾道四年戊子年六月十三出生。

而太學生張路在太學那邊留存記錄的籍貫就簡單許多,只有漳州這一簡單地名。學正當時說本來還留有每個太學生的身份文碟詳細備錄,卻一時找不到張路的那張。王坤與張路前後離開太學兩年,都快忘記這兩個人,誰也想不到現在會需要翻查,也不知張路的身份備錄是怎麽丢的。

怎麽丢的?

肯定是被人故意扯掉。

見到手上這名“張路”的出身,慕清顏更加獲悉一件事,太學生張路與漳州的“張路”根本對不上號!

“這個張路是怎麽回事?”朱熹見慕清顏對“張路”的東西很感興趣,問。

“朱大人,這個龍岩縣的張路被人冒名頂替入了太學。”慕清顏道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