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48 章 衙外逼迫

漳州府衙。

一口薄棺停在府衙外,一對夫婦抱頭痛哭,身邊還跪着兩個哇哇哭的小女孩兒。另一邊,是那幾名帶頭請願的文士。這幾人身後,跪着一排排身着缟素的百姓,都是夜裏做祭的那些人,聽聞亭臺上的事,再不顧何四娘的勸導,紛紛趕到府衙一起請願,府衙外被圍了個水洩不通。

在登高山腳下見到的那個胖地主也帶人在場,只是沒有像那些平民百姓那般下跪,而是優哉游哉地坐在平放在地的肩輿上,一邊剔牙一邊與衆人一起耗着。

有的人是為了讨個公道,有的人是為了不希望看到漳州惡變,而有的人則完全只是為了奪回失去的私利。

懇求朱熹登開元寺參拜并且主持一場盛大的法事賠罪,逼迫朱熹放棄革新,還他們一個為所欲為。

清晨,漳州府衙外便是一片哭訴叫嚣。

朱熹在主簿的陪同下走出府衙大門,将滿滿的一口布袋雙手交給那對痛苦的夫婦,“這是本府給你們的體恤金,回去将孩子好生安葬,照顧好兩個年幼的孩子。本府,對不起你們!”

“衙門金庫為了體恤桂林村各位傷亡家眷都已經清空,朱大人可是将自己的俸祿都賠付給你們。”主簿道。

朱熹擺擺手,示意主簿不要多言。

“大人,我們不要錢,賠一座金山也換不回來我兒的性命!那是我們家唯一的兒子啊!大人!”夫婦二人痛哭不已,“他那麽聽話老實,就是為了去桂林村找同窗好友看書,結果……結果……嗚嗚……”

“人不幸罹難,大人也很痛心,可人死不能複生,除了賠給你們錢財體恤,還能讓大人怎麽做?”主簿又忍不住開口。

“不知道……我們也不知道……嗚嗚……我的兒啊……嗚嗚……”

“大人!”從登高山登雲閣趕來的文士中,為首的那個拱手道,“大人除了體恤傷亡,當務之急就是主持參拜開元寺一事,大人到漳州上任已經兩個多月,便發生這樣令人聞之惶恐的大災難,不能再拖了!”

“大人!”衆人齊聲懇請。

那個胖地主懶洋洋地道,“照我說,除了上開元寺參拜,賠給菩薩香火錢,還得停止什麽革新,革新革新,把祖宗留下的規矩都格殺了,祖宗能不動氣?朱大人,你是當今大宋知名的大學者,教書育人,講學著說,可連聖人都不敢說自己絕對沒出過錯,何況你呢?你一來漳州就要主持什麽革新,就是錯了,錯了就是要改,否則天怨人怒,到頭來禍害的是漳州百姓!”

之前,平民與地主們之間還會争辯,現在,各有各的訴求,平民們擔心自己的日子将來會過的更糟,面臨更大的不幸,誰也不在乎這群地主富戶想要做什麽。

他們已經沒有其他的願望,只想着他們的生活能夠維護住從前就知足了,哪怕被地主強霸們踩着壓着,也好過此時的提心吊膽。

所有人齊聚府衙外,只要朱熹不開口服軟,誰都不會散去。

一位名揚大宋的學者,一心為民的老人,此時此刻被漳州人逼迫到了這一步!

暗中,不知有多少是“那幫人”推動的力量。他們想做什麽!

慕清顏擠過人群,在衙門旁側看着那抱頭痛哭的一家人,看到那幾名文士一臉懇切,看到那個胖子等人幸災樂禍……也看到朱熹年老而略顯疲憊的背。

“你們怎麽能這樣逼大人?大人心裏想着你們,肯定會為你們好,不論大人做什麽,都是為你們考慮。你們不要這樣,大人自有決定!”廉輝沖着人群揮手大聲喊道。

“朱大人剛到漳州,決定不去開元寺按例參拜,我們沒有什麽說法。桂林村失火,衙門不讓我們非議,我們也沒有亂說過什麽,可是現在,迎客石摔毀,妖眼重現,鼠妖橫行,我們豈能繼續熟視無睹?朱大人,您錯就是錯了,此時改正還來得及!”以文士為首,苦口痛勸,“朱大人,這個錯并不會影響您的以後,我們還是會聽您的講學,奉行您的學說,做振興大宋之人!”

“鄉親們!老夫先向各位鄉親道歉,老夫沒有照顧好你們!有負你們的期望,愧對你們!”

朱熹當着所有人的面跪下,行稽首大禮。

見狀,更多的人跟着跪下,“朱大人,使不得!”

“朱大人!”慕清顏從人群中沖出去,雙手扶住朱熹,“歹人作祟,豈能令您如此?他們這不知是暗中籌謀了多久,歷經了多少知州,怎能由您一人承擔?”

“但眼下,唯有老夫來平複。”朱熹道。

“大人請起!”衆人皆道。

他們平民百姓,怎能受得了朱大人如此大禮!

“大人,請起。”慕清顏扶着朱熹站起來。

“朱大人,你這是承認自己錯了?”胖地主很是得意。

“‘經界’之措暫停,其他革新繼續。”朱熹不得不做出退讓。

他不能在這個時候還要令漳州人一分為二,也沒有精力再去理會這幫地主富戶的糾纏,只能先緩口氣,解決當務之急。

“至于到開元寺參拜,如今為體恤災情,州府金庫已經沒有存銀……”

朱熹想要拖延一下,結果下跪的百姓紛紛表示道,“只要大人肯主持,我們大家會湊這筆錢財。”

“大人,我兒已逝,用不着拿錢養傷了,這錢您拿回去做參拜用。”那對夫婦也要将錢袋歸還,“請神明佛爺恕罪,還我們漳州一片平安吧!”

“兒子沒了,就少了個日後養家糊口的,這筆錢就當是你們的兒子留給你們的。”朱熹将錢袋推回去,只得繼續先安撫衆人,“如今參拜法會不可不慎重,老夫這就找先生蔔卦,挑選良辰吉日。”

“我知道龍溪縣有個算卦的,很靈驗,替大人尋來!”有人道。

“對對,那個算卦的我也知道,經常給人蔔算良辰吉日。”又有人附和。

“好,讓主簿跟你一起去請。”朱熹暫且應着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