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22 章 五刀鬼傳
“先生早已意識到非同尋常,為何給陸郎中回信均為‘待驗’?”韓致遠問。
辛棄疾道:“此一定是歪門邪道,有人裝神弄鬼,鬼誘我,我不從,鬼就沒有辦法。所以‘待驗’二字其實便等于‘不去理會’。此類話在信中不好詳說,若是放翁真等不及,他定會親自來武夷山見我,我便等着。卻不想最終等到的是他的一場獄災,更不想此圖簽其中有這樣的內情!”
“是的,不理會不等于就能安然無事。不瞞先生,之前臨安發生的謠言案主謀便透露與已故莊文太子有關的跡象,而陸郎中得到那張圖簽,也正是謠言案發生前夕,不能不說二者之間有隐秘聯系,臨安城謠言案主兇相繼已死,不是此案的結束,而是斷掉了關鍵線索。致遠必須設法追查下去。”
辛棄疾霍然起身,“走,回仲佑觀,我取那張圖簽給你!”
……
拿到那張圖簽,慕清顏迅速收好,韓致遠無暇逗留,便向辛棄疾告辭。
“咦?”
臨走,慕清顏驚訝了一聲,“怎麽不見韓山?”
“誰是韓山?”辛棄疾頗為意外。
“就是——”
“是我的另一個家仆,之前讓他先來武夷山等着,卻不見人。”韓致遠截住慕清顏的話。
辛棄疾略想了想,“不曾見過,沒有韓家的人來過仲佑觀,怕是在武夷山別處等候。”
“我想也是,我們再去別處轉轉,此番便不再叨擾先生,日後閑暇再來請教。”韓致遠向辛棄疾作禮告辭。
“等等!”辛棄疾将準備離開的韓致遠叫住,“正巧你們來,我還有件事要說。”
韓致遠與慕清顏随辛棄疾一起出了仲佑觀。
辛棄疾與二人同行,當做送行,“聽說嘉王府各處派發文書,說是查尋與‘五刀’相關舊案,真正要查此事的是你吧?”
“沒錯,先生有此案線索?”韓致遠為之一振。
“卷宗什麽的我沒見過,是我在講學的時候偶然聽到一個孩子講故事,當不當真無從定論,你就且聽聽。”
“不少線索都是從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中掌握到的,先生請講。”
“那個孩子說,是他們村子裏傳下來的故事。大概三十多年前,有歹徒将他們村一個上山采藥的赤腳大夫殺害,身中五刀,排列整齊,後來官府追查,也沒個結果,兇手到底是誰無人知曉,那赤腳大夫是外鄉人,孤身,死後也沒家人管,是村民合力安葬,可安葬後沒多久,墳地被掘,竟有人盜走了屍骨,官府再查,還是一無所獲。沒有苦主追問,此事後來大概也就不了了之,反正那個孩子口中是沒有兇手伏法的結果。只說後來村子裏誰家孩子不聽話,大人們就會恐吓說五刀鬼來索命。那孩子便也将此事當做五刀鬼的故事來講。”
韓致遠聽完辛棄疾的話,問:“那孩子是哪裏人?”
“現住建寧崇安縣,之前長在衡州,故事應該說的也是衡州,具體地方他倒說不上來,不記得。你若要問,改日見到,我再問問他的父親。”
“那就先謝過先生,眼下我的時間也趕不及細查,還請先生留意。”韓致遠作揖致謝。
“對我來說這都不過舉手之勞,不足挂齒。”辛棄疾擺擺手,“朝廷為防南部生亂,已經派兵援助安南,不知這北抗何時能夠開始,希望能在我死之前還能夠暢快淋漓地在疆場馳騁一回!”
“朝內監穩,民生富足,便是征戰的後盾。”
“只怕過起了富足安穩的日子,樂不思蜀,再無鬥志。金人為何勇猛向前,究其原因之一,便是他們貪圖中原的富饒河山,而我們宋人,即使退守江南,生活的環境,所有的東西也依舊可以讓那些士族官宦尋歡作樂,哪裏有什麽真正的不合時宜?若是不想征戰,可以有無數的理由說明不合時宜,若鬥志昂揚,任何時候都合适宜,真正的是‘不合人意’罷了!”
韓致遠知道,辛棄疾空守武夷山仲佑觀,也是難得能夠見到一個能與他敞開心扉談論的人,他不是性情太過耿直的陸游,這些話平時絕對不會向無關緊要的人講。
說給他,便是還想着籍他在臨安所擁有的地位關系,宣揚那不滅的鬥志。
辛稼軒沒有陸放翁那般不懂通融。
陸游對朝中那些看不入眼的人都不會給好臉,鄙夷之色常在,恨不得抓住他們的辮子,将他們繩之以法,一一鏟除,還朝堂一份清明。
而辛棄疾認為,目前反對主戰的人并非都是貪圖安逸的奸佞小人,即使是這種小人也無力全部除掉,所以只要有機會,便會想方設法的去說服這些反對主戰的人,試着将他們拉進自己的陣營,直到有一天,能夠令北征大計得到更多人的支持,促成出兵。但他的态度即使如此懇切,也還是屢屢遭到彈劾,致使十幾年來無緣官場,太上皇對其偏愛,也只是授予仲佑觀管勾這樣的閑職。
可換句話說,這何嘗不是太上皇對他的保護?若是像陸游那般在朝做官,起起落落,甚至不小心就面臨牢獄之災,他辛棄疾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裏去。
告別辛棄疾後,韓致遠與慕清顏便離開天柱峰。
得以有幸目睹稼軒先生,慕清顏并未有想象中的歡快,受那種“失望”之氣的影響,又聽了辛棄疾的一番話,只覺心底幾分沉重,這位壯志不得酬的老人,跟年紀還要更大些的陸游一樣,沒有讓她感受到冉冉的希望,唯有與夕陽掙紮,面臨落幕的悲哀。
“韓公子,你說什麽時候朝廷會舉兵北征?”慕清顏問。
之前,她真的從未關心過這樣的事,這原本似乎是距離她很遙遠的事情,卻一下子拉的很近。
韓致遠止步,擡起一只腳踏在身前的石塊上,舉目眺望九曲溪:“之前太上皇都沒有促動北征,就當今的聖上在位,你認為這個問題可能有答案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