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04 章 謀逆
“所以說,如今的我們根本就沒有退路,若還想安安穩穩的活着,繼續着現在的悠閑日子,只有跟着大将軍這一條路了。”
“否則,下一個‘趙家’就在你我中間!”這麽一席話倒是堅定了那些尚有些搖擺不定的人。
“是啊,拼了!而今上面那位是絲毫不肯給我們留活路。”
“諸位大人你們瞧瞧,那些被抓進去的嚴刑拷打的人,被抓的理由都是有多荒誕,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被逮進去了。而今老夫上朝前都要與家中妻女告別一番,生怕此一別無再見之日。”
……
衆人訴起苦來,都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一般,初入此的局促也已經盡數消散不見了。
你一句,我一句,盡是太皇太後做出的攪得民不聊生不得安寧之事。
酒過三巡,王大将軍靜靜看着談完正事之後觥籌交錯的衆人,未曾參與進去,他只是默默的看着。
他甚至有些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來了。
他看着遠處,眼神之中閃爍着莫名的神色。那眼神,多少的倒是有些像太皇太後,一樣的堅定和狠厲。
宴罷,諸人紛紛向王大将軍告辭離去。有一人卻是單單留在了最後,王大将軍如何看不出他的意圖。
而他卻是裝作不知,上前迷茫地問道:“侍郎大人可是找在下有何事?”
“大将軍有所不知,在下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?”侍郎語速極慢,一邊說着,一邊打量着大将軍的神色。
王将軍神色無異,只不做聲的引着侍郎向着書房方向走去。
“此處無人,但講無妨。”
王将軍一邊聽着,神色也慢慢的嚴肅了起來。
又過了數日,朝堂之上,太皇太後對着一張折子大發雷霆。
北郡大旱,糧食顆粒無收,災民成群,餓殍遍野。
諸多的災民流落到了南國京都門前,哭嚎呼喊着想要進城,卻被京城驿的守衛統統轟了出去。
災民暴動,動亂之下,直接打傷了京城驿的諸守衛,強行沖進了京都。
災民四散流竄,将原本就不安寧的京都攪得一片烏煙瘴氣。數不清的搶劫、偷竊,案子冬日的雪花一般紛紛飄進京城驿,驿守一邊查案,一邊安撫諸人,忙的焦頭爛額。
事情傳到太皇太後那裏的時候,流竄的災民已經構成了一定的規模,整日潛伏在城中,趁亂作案。
而真正令太皇太後氣憤的是,一群目不識丁,食不果腹,流竄一路的災民,若是沒有有心之人在背後撺掇,哪裏能有如今這般本事。
什麽災民不災民的,尊貴的太皇太後娘娘向來不在乎,但她的京城覺不容他人染指。
太皇太後大筆一揮,要求朝廷開倉救濟,戶部尚書聽聞卻是顫顫巍巍的上前,哭訴着:“回禀太皇太後娘娘,國庫實在無銀啊……”
“此話怎講!”
“自打前年開始,就未曾有過大豐收的年歲了,再加上先帝之事,新帝登基……國庫一直入不敷出。老臣無能,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了……”
“罷了,罷了……”太皇太後不耐煩的揮揮手制止了戶部尚書的哭訴。
他沒有開口的部分,自是太皇太後的驕奢無度,耗費了無數的國庫存儲。
“哪位愛卿有所提議?”太皇太後壓住語氣中的怒火,耐心的看向臺下的諸人,問道。
回應她的卻只有沉默,所有人低着頭,恭敬的站着,卻是沒有一人站出來說些什麽。
太皇太後氣的有些想笑,正待她壓不住自己的怒火就要爆發之際,一向默默無聞的禮部侍郎卻是站了出來。
“臣有一計,不知當講不當講?”
太皇太後眼前一亮,連忙應道:“愛卿盡管講便是。”
禮部侍郎低着頭,狀似恭敬無比的樣子,實則眼神之中一閃而過的狡黠和恨意,太皇太後卻是未曾瞧見。
“諸位大臣皆是心系天下之人,此等國之難事,還望諸位共同慷慨解囊,共渡難關。”禮部侍郎铿锵有力的一席話,太皇太後聽得眼中異彩連連。
“此計甚妙,不知諸位愛卿是為何意?”
一幹臣子聽罷,面色卻是發苦,暗暗看向禮部侍郎的眼神都有些厭惡。
這等世道,政局本就不穩,人人都是想方設法,千方百計地往自個兒的錢囊裏搗鼓,只想着哪天朝堂大亂,能安然脫身。
如今這個禮部小侍郎,嘴巴随便動動,便是要他們将家底捐出去,實在是要他們的命啊!
卻是沒有人開口反對,沒有人想在這時候落人口實,落個不體恤百姓的惡名。
見着沒有人回應,太皇太後原本有了些和善的眼神這一刻重新變得陰霾起來。
禮部侍郎見狀連忙站出來接着說道:“臣願意将祖宅變賣的銀子全部捐出。”
“好,好,好。”太皇太後甚至一連說了三個“好”字,看向禮部侍郎的眼神愈發滿意了起來。
接着她的眼神掃過臺下的其他人,所有被她眼神掃過的人只覺得背後一陣發涼。
“臣,感慨于侍郎大人的高風亮節,臣也願意将……”
“臣……”
一連串的附和聲争先恐後,生怕被落在後面一般……
太皇太後終究是滿意的退了朝,并且召見了這個合了她眼緣的年輕官員。那些曾經先帝身邊的肱股之臣,現在卻盡是些官場老油子,倒是需要注入些新鮮血液了。
太皇太後坐在回寝宮的步辇上,看着一路上泛黃的秋葉,腦中不斷的思慮着。
太皇太後開倉放糧的消息放出去之後,那些個流竄的災民總算是消停了一些。但卻好久不長,影衛傳來的消息再一次激起了太皇太後的怒火。
“什麽?!你說什麽?!朝廷放出去的赈災糧食竟然被劫走了?!什麽人這麽大膽,皇糧都敢劫?!”怒火之下,太皇太後甚至有些口不擇言。
“什麽人劫走的?!”
“屬下……屬下不知。”影衛頭低着,一邊說着,聲音愈發的低了下去。
“哀家養你們這麽一群廢物有什麽用?!這一批的糧食有多重要,竟然會被劫走,你們不是號稱南國第一衛嗎?!哀家撤了六成的情報,派你們去押送糧食到北郡,你們就這樣對哀家的信任?!”
太皇太後失控的怒吼聲在整個寝宮之間回蕩着,所有人盡是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,不敢發出絲毫的聲音。
“去查,去給哀家查,若是查不出什麽人,追不回赈災糧,提頭來見哀家。”
那影衛連忙應了“是”,便跌跌撞撞的向着宮外逃去。
“滾,都給哀家滾出去。”太皇太後狠狠的将手邊的茶渣會落在地,清脆的破碎聲,刺痛着所有人的鼓膜。
諸多的宮女太監聽到太皇太後的罵聲,卻是如逢大赦一般,松了口氣,急急向着宮外小碎步離去。
所有人都離開之後,太皇太後終于是頹然的跌坐在椅子上,雙目無神,面色一片頹喪。
“難道,難道天要亡我南國嗎……”
她也不知道在此處呆坐了多久,只道紅嬷嬷小心翼翼的試探聲傳來,打斷了她的思緒。
“娘娘,您多少用些午膳吧,千萬保重鳳體……”
太皇太後沒有回應。
“娘娘?”
“傳膳吧……”太皇太後輕輕的說着,語氣之中再沒了先前的威嚴氣勢,黯然的語氣只像個平凡人間的老妪一般。
一衆宮女安靜的布菜,生怕有搞出一點聲響,再次激怒了太皇太後。
“紅嬷嬷。”太皇太後突然出聲喚道。
紅嬷嬷一個激靈趕忙上前,“老奴在,娘娘喚老奴何事?”
“珩兒,有段時間未進宮了罷……”
紅嬷嬷哪裏敢回答這等問題,睿親王和太皇太後娘娘之間的關系本就是太皇太後的逆鱗,她如何敢亂答,“王爺在府中也是勤于政事……”
“好了,”太皇太後卻是直接打斷了紅嬷嬷歌功頌德的話,紅嬷嬷心中一驚,往日裏她都是這麽回答的,太皇太後也很愛聽,今日裏太皇太後究竟是怎麽了,“你只便說,珩兒有多久未進宮了?”
“已,月餘。”紅嬷嬷小心的回答着。
“月餘了啊,珩兒怎麽也不想着進攻來看看他的娘親……你還記得嗎,當年珩兒剛出生的時候,只有這麽大點……”太皇太後一邊說着,還放下手中的筷子,兩只手比劃着長度。
此時的太皇太後卻是不同于往日,此時的她不再是那個當權者,而只是一個母親,一個離開兒子許久了的甚是想念的母親。
紅嬷嬷聽着太皇太後語氣之中的慈愛,眼眶都忍不住有些濕潤。
那些日子,曾經的那些相互扶持而過的艱苦日子,終究是一去不複返了啊……
太皇太後不是當年不受寵的嫔妃,紅嬷嬷也不再是那個一心一意服侍的媽媽了。
今時早就不同于往日,紅嬷嬷早就認清了這一點。她連忙收斂好情緒,太皇太後可以肆意的回憶,沉浸在往日的情緒之間。
但她不可以,她是奴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