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50 章 是個奇跡
其實在驚動到就近的龍溪縣衙差役趕至時,襲殺天慶觀的人就該撤退,避免戀戰。因為只要與衙役交手厮殺起來,便等于公然與官府朝廷為敵,行兇作惡變成了結幫造反,慧新剛帶人下山不久,不可能那麽快就安排好這一步,見勢不妙,為防計劃有失,退後再做定奪才是普遍而為的辦法。
然而,他們竟然耗到了連漳州府衙的人也趕了去,這不能不說是個“奇跡”。
朱熹派廉輝帶衙差趕往天慶觀,他沒有多話,本來也是想借勢做個樣子,使個迷魂法,正好用上朱熹交給他調請漳州拳師的憑信,帶人暗度陳倉奔赴登高山去撿個便宜。
如果那個時候,他連府衙派人都阻止了,是不是更成了無視天慶觀人命的罪人?
“韓致遠,跟我們走!”一名女弟子在門口喊。
韓致遠朝韓四丢了個眼色。
韓四悶悶不樂的跟在韓致遠身邊,出了藥鋪,随在何家拳館弟子的隊伍後,向天慶觀緩步行走。
不過十幾人的隊伍,一雙雙沉重的步伐,一張張悲憤的面孔,讓剛剛過了午時的火日都熄了溫度。
聽說何四娘被害,左鄰右舍的人家,還留在漳州沒有逃走避災,又僥幸沒有發病的人都主動出門夾道相送。
街道上,稀稀拉拉的兩排人哭聲卻能夠響徹雲霄,盤旋在空中的鳥兒,似乎也被這陣陣悲痛感染,哀戚地鳴叫。
“四娘啊,你怎麽就走了呢?”
“怎麽連你也走了!”
“四娘啊!四娘!”
……
“公子,我看到他了。”
混在街邊衆人當中的一個人被韓四留意到。
“誰?”韓致遠順着韓四的目光瞟過去。
“送鴿子的那個農夫,背筐子的那個。”韓四道。
路邊好幾個農夫樣子的人,像是剛下地回來。
漳州發生病災,可田裏的莊稼不能不管,沒有地方投奔,咬牙留在家裏,要是不打理那點地,收不了糧食吃,不病死也會餓死。
農夫當中,背筐子的就那一個。
那個農夫朝拳館的弟子們望了幾眼,便又默默地向前走,拐進一扇敞開的院門。
“那肯定是他家了,他就住在觀巷街,應該就是這一戶。”韓四道。
“住在天慶觀與藥鋪之間?”
“公子,你說什麽?”韓四沒聽清韓致遠低聲道了句什麽話。
“你去前面跟遲濱說,我要先回漳州府衙取走擱置在那裏的東西,跟朱大人告個別,這樣無聲無息的離開府衙不合适。”韓致遠吩咐。
“是。”韓四加快腳步,跑到隊伍的最前面。
“幹什麽!”随在遲濱兩側的拳館弟子把人攔住。
韓四對背着何四娘的遲濱道,“我家公子說要回府衙取随身物品,再跟朱大人告個別,就算我家公子做的事不合意,也不能一聲招呼不打就走。”
“廢什麽話?你去跑一趟不成?哪兒來那麽多事,想耍花招?告訴你,韓致遠他不給四娘披麻戴孝送行,就別想跑!”一名弟子憤憤然,手指用力戳向韓四的肩頭。
韓四後退開,“我一個跑腿兒的,哪能事事代的了公子?跟朱大人喝過茶的是我家公子,不是我。不過就是當面告個別,四娘要是活着,也不會這麽為難人。”
“可是四娘死了!”那名弟子雙手握拳,挺胸咬牙,随時都會朝韓四撲過去。
“凳子!”遲濱喝止那名弟子,“跟朱大人告別也是應該,我們把人留下也得跟朱大人說一聲才好,就讓他親自去跟朱大人說。你跟着一起去。”
“嗯。”叫凳子的拳館弟子應了一聲,回頭朝隊伍後的人冷冷地瞟去,“走吧,韓大公子!”
韓致遠不急不緩地從衆人身後走出,向遲濱拱了拱手,“謝遲拳師。”
……
朱熹正在府衙等待吳誠儒給出解藥方,傳來何四娘的死訊,接着韓致遠回來。
“致遠,何四娘那邊……”朱熹見到韓致遠,想要問個仔細。
“朱大人,我是回來收拾東西的,以後就不來府衙添亂了。”韓致遠道。
“此話怎講?”朱熹聽了個糊塗。
“朱大人,讓他跟您說吧。”韓四把那個凳子推向前。
凳子見韓致遠繞過朱熹繼續前行,想要跟去,可又不能在朱熹面前失了分寸,只得回話。
反正人是進了府衙,要是有個什麽事,朱大人也得負責。
韓致遠碰到一名衙差,詢問天慶觀的情況,果然龍溪縣衙役沒說錯,那幫人中有僅存着一點兒氣的,還未及送回來就斷在半路上,現在都被放在臨時搭建的義莊。作惡時被斬殺,這筆賬也只能死掉的人自己認。
舊義莊鬧鼠患被一把火燒掉之後,又澆了一場雨,沖刷掉了不少殘留,為了放這些從天慶觀帶回來的死屍,朱熹讓人在原地又臨時搭起了棚子。
韓致遠趁那個叫凳子的被朱熹拖住,來到義莊。
一共只有五具屍體,也就是說從天慶觀帶走的活人就這五個人,不過這僅剩下的五個人最終也斷了氣。
五具屍體被随意堆放在棚子裏,對這幫歹徒,全無敬意。
死者全都是剃頭持戒的模樣,灰色僧衣,看起來似乎還有幾分印象,韓致遠确定在開元寺的時候見過,也就是說,這幫人确實是開元寺的人無疑,而且毫無掩飾。
行兇時,不做任何遮掩,開元寺的人信心是有多大?
韓致遠查看他們身上所受的傷勢,大多刀傷,少有劍傷,傷勢均不輕。刀傷之中又分有直刀,闊刀,雁翎刀,也就是說在亂戰中,他們分別與拳館與衙差交過手。而其中,這五人的致命傷均為雁翎刀,也就是衙門裏的人常配的兵器。
“韓公子,從這些人身上還能查出什麽?”廉輝不知何時站在棚子門口。
韓致遠折身走出棚子,“一般的打鬥致死,沒什麽特別。”
“韓公子都說不再理會府衙之事,卻還是來到義莊。”廉輝跟随在韓致遠身後。
他已經聽到凳子給朱熹告狀。